原油是一种复杂的化石燃料,含有各种各样的碳氢化合物。其中,蜡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对原油的流变性和加工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原油中蜡含量的多少,可以将原油分为不同的类型。
原油含蜡量分类标准
原油含蜡量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常用的有:
- 石油工业标准(API): 根据原油的冷点(即原油开始析出蜡晶体的温度)将其分为低蜡(冷点<40°C)、中蜡(40°C≤冷点<60°C)和高蜡(冷点≥60°C)三种类型。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根据原油的凝固点(即原油完全凝固的温度)将其分为低蜡(凝固点<20°C)、中蜡(20°C≤凝固点<30°C)和高蜡(凝固点≥30°C)三种类型。
- 中国国家标准(GB): 根据原油的蜡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将其分为低蜡(蜡含量<0.5%)、中蜡(0.5%≤蜡含量<1.5%)和高蜡(蜡含量≥1.5%)三种类型。
不同蜡含量的原油特性
不同蜡含量的原油具有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流动性: 高蜡原油的流动性较差,容易在管道和容器中形成蜡沉积,影响油品的输送和储存。
- 加工性: 高蜡原油的加工难度较大,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如脱蜡)以提高成品油的质量。
- 经济价值: 高蜡原油的经济价值通常低于低蜡原油,因为其加工成本更高,成品油产量更低。
影响原油含蜡量的影响因素
原油的含蜡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原油来源: 不同地区的原油蜡含量差异较大。一般来说,轻质原油的蜡含量较低,而重质原油的蜡含量较高。
- 原油的成分: 原油中烷烃成分的比例越高,蜡含量也越高。
- 原油的成熟度: 成熟度较高的原油蜡含量较低。
- 原油加工处理: 原油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处理也会影响其蜡含量。
含蜡原油的处理
含蜡原油在加工前通常需要进行脱蜡处理,以降低原油的蜡含量,提高其流动性和加工性。脱蜡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
- 溶剂脱蜡: 使用溶剂(如甲基异丁基酮)将原油中的蜡溶解,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将蜡与原油分离。
- 催化脱蜡: 使用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原油中的蜡分解成更小分子量的物质。
- 冷冻脱蜡: 将原油冷却至蜡晶体析出的温度,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将蜡晶体与原油分离。
原油含蜡量是衡量原油性质的重要指标,它对原油的流变性、加工性和经济价值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原油含蜡量的多少,可以将原油分为低蜡、中蜡和高蜡三种类型。不同的蜡含量导致原油具有不同的特性,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