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是国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建设的大型原油储备设施。这些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用于储存国家战略原油储备,以应对石油供应中断或价格大幅波动等突发事件。
储备规模
中国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分为两类:
- 国家级储备基地: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管理,储备规模约为国家原油年消费量的30%,即约3亿吨。
- 地方级储备基地:由地方政府管理,储备规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确定,一般为国家级储备基地的1/3至1/2。

分布与建设
国家级战略原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靠近主要石油消费中心。目前已建成的国家级储备基地包括:
- 大连长兴岛基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储备规模约1亿吨。
- 镇海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储备规模约5000万吨。
- 舟山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储备规模约5000万吨。
- 黄岛基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储备规模约3000万吨。
- 天津南港基地:位于天津市,储备规模约2000万吨。
地方级战略原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靠近石油消费中心和炼油厂。目前已建成的主要地方级储备基地包括:
- 四川绵阳基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储备规模约1000万吨。
- 湖北武汉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储备规模约1000万吨。
- 河南郑州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储备规模约1000万吨。
意义与作用
中国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作用: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储备可以有效应对石油供应中断或价格大幅波动等突发事件,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 稳定国内石油市场:通过释放或吸收战略储备,可以调节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平衡,稳定石油价格。
- 增强国际石油话语权:战略储备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石油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
- 促进石油产业发展: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管理与维护
中国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由国家发改委统一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储备原油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品质和可用性。
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建设将持续推进。未来,国家将继续完善储备体系,提高储备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