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而支撐这一能源命脉的,正是一群默默无闻的石油工作者。他們在戈壁荒漠、海上風暴中坚守岗位,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辽阔的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分布着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之一——玉门油田。这里戈壁连绵、寸草不生,但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却孕育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自1939年发现第一口油井以来,几代玉门石油人扎根戈壁,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石油奇迹。
在玉门油田,有着一支响当当的探井队——“1205钻井队”。这支队伍有着七十多年的历史,钻探出了中国第一口超万米深井。在戈壁滩上,他们一钻就是十几年,钻井时直面的是飞沙走石的狂风,修井时手上的纱布磨破了又换,换了又磨破。但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腰中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
玉门石油人,舍小家、顾大家,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这片戈壁滩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也要把油找出来”的誓言,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8年6月,渤海湾一座海上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火灾。熊熊大火吞噬了平台,浓烟滚滾,海面瞬间变为一片火海。危急时刻,中石油渤海钻探有限公司工程师于洋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地冲进了火势最猛烈的地方,为关闭钻井平台上的高压井喷阀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救援人员的奋力抢险下,火灾被扑灭,钻井平台上的125名工作人员全部生还。
于洋的壮举,诠释了石油工作者的无畏精神。当危险来临时,他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去,用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线。
石油钻探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距离我国海岸线200多公里的渤海上,中国海油的大型钻井平台“中海油981”时刻面临着狂风巨浪的侵袭。
面对恶劣的海况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中海油981”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钻井奇迹。他们以超前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不断突破钻井深度和钻井速度,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团结协作,彰显了石油工作者的团队精神。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征途中,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他们携手共进、攻坚克难,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一支从事石油勘探技术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长期深入石油勘探一线,潜心研究石油成藏规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石油勘探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支撑了石油勘探工作的实际应用。他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石油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源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石油工业的忠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在石油工业战线上,有着无数个感人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石油精神的内涵,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与牺牲的赞歌。
中国石油做贡献的人,是无名英雄,是国家的脊梁。他們的奉献与牺牲,为我们带来了能源的保障,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