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站库消防验收规范是国家颁布的一项强制性标准,旨在保障原油站库消防安全,有效预防和处置火灾事故。
防火区划分
根据原油站库的生产工艺和防火要求,应划分防火区。常见防火区划分原则如下:
- 油区:储罐区、输油泵房、加注站等存储或输送原油的区域。
- 非油区:动力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不涉及原油存储或输送的区域。
- 储罐区:存放原油储罐的区域,进一步分为浮顶储罐区、外浮顶储罐区和固定顶储罐区。

消防设施配置
1. 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
- 采用自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探测类型应根据不同防火区的特点选用,如光电式、气体探测式或复合式探测器。
- 设置火灾报警按钮,方便人员手动报警。
- 设有火灾报警中心,集中接收和处理火灾信号。
2. 消防水源
- 主消防水泵:容量不小于设计流量的2倍,其中一用一备。
- 高压消防泵:容量不小于设计流量的1.5倍,用于灭火或冷却。
- 消防水池:容量不小于消防水量计算值。
3. 消防管道和消火栓
- 消防管道应采用钢管,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
- 消火栓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数量和分布应符合规范要求。
4. 泡沫灭火系统
- 油区应设置泡沫灭火系统,采用高倍数泡沫。
- 泡沫液储罐容量应不小于泡沫液一次充装量,另设20%~50%备用量。
- 泡沫产生器应设置在油罐周围或罐底,数量和分布应保证泡沫覆盖整个油罐。
5. 其他消防设施
- 可燃气探测器:用于检测泄漏的可燃气体浓度。
- 烟气排放系统:用于火灾时排出烟气,保护人员安全和消防救援。
- 消防电梯:用于人员疏散和消防员登高作业。
安全管理
1. 培训和演练
-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疏散、灭火等环节。
2. 检查和维护
-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记录检查和维护情况,并保存相关资料。
3. 日常管理
- 加强对原油站库的日常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 定期检查油罐液位、压力等参数,及时排除异常情况。
- 严禁在油区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带火作业。
4. 应急预案
- 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处置流程。
- 定期演练预案,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原油站库消防验收规范是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划分防火区、配备充足的消防设施、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置火灾事故,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