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黑褐色、黏稠的液体,但它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汽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深入探究汽油为什么会称为原油,并详细阐述相关概念。
什么是原油?
原油是一种存在于地下的天然液体化石燃料。它由数千种不同分子组成,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芳烃。原油的颜色和稠度会因其成分和来源而异,范围从轻质、透明的液体到重质、黑色且黏稠的沥青。
石油开采和精炼
原油是从地下油田中开采出来的。开采方式包括钻井和抽油。开采出的原油称为“原油”,它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化石燃料。
原油无法直接使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过程才能转化为可用产品,如汽油、柴油和煤油。精炼过程包括蒸馏、催化裂化和重整等步骤。
汽油的生产
汽油是原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一种轻质、易燃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辛烷和异辛烷。
当原油在精炼厂加热时,它会被蒸馏成不同沸点的馏分。汽油馏分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蒸发,大约在 35°C 至 200°C 之间。
汽油名称的由来
“汽油”一词源自“石油”和“酒精”,最初被称为“石油酒精”。在 19 世纪,石油是一种用于照明的原材料。随着内燃机的出现,人们发现石油馏分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燃料。为了区分石油用于照明的馏分和用于燃料的馏分,人们将后者称为“石油酒精”。
后来,“石油酒精”一词逐渐演变成“汽油”,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汽油和原油的区别
虽然汽油和原油都源自原油,但它们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原油”一词用于描述存在于地下的未经加工的化石燃料。通过精炼过程,原油可以转化为可用产品,如汽油。汽油一词源自“石油”和“酒精”,最初被称为“石油酒精”。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和石油馏分作为燃料的应用,该名称逐渐演变成“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