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997年10月23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重创了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暴跌至1800点,创下历史新低。这场危机对香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金融风暴的根源
这场金融风暴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引发了货币危机。此后,危机迅速蔓延至其他亚洲国家,包括香港。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亚洲其他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泰国的货币危机导致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动摇,引发了资本外逃。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
恒生指数暴跌
金融风暴对香港股市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997年10月23日,恒生指数暴跌至1800点,创下自1964年以来最低水平。这相当于指数下跌了60%,蒸发了近4万亿港元的市值。
恒生指数暴跌引发了市场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股市持续低迷,直到1998年才开始复苏。
对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恒生指数暴跌对香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恒生指数的复苏
1998年,恒生指数开始复苏。随着全球经济的改善和香港政府的干预措施,股市逐渐回暖。2007年,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1958点。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重创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暴跌至10676点,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后,恒生指数经历了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1997年恒生指数暴跌至1800点是香港金融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这场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香港最终克服了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恒生指数的复苏也证明了香港金融市场的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