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含水超标是指原油中水分含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值。这会导致原油的品质下降、价值降低,并且影响后续的加工和利用。
地下水渗透
- 地层裂缝:地层中存在裂缝,地下水会通过这些裂缝渗入油藏。
- 地层孔隙度高:地层孔隙度高,地下水的流动性好,容易进入油藏。
- 井筒密封不严:井筒密封不严,地下水会通过井壁渗入油藏。

注水开采
- 水淹法:水淹法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大量的水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注入的水中可能含有杂质,导致原油含水超标。
- 注水井压力过高:注水井压力过高,会导致地下水向油藏中渗透。
生产操作因素
- 采油管柱腐蚀:采油管柱腐蚀会产生裂缝或孔洞,导致地下水渗入油藏。
- 采油泵磨损:采油泵磨损会导致密封性变差,地下水会通过泵与管柱之间的缝隙进入油藏。
- 产液速度过快:产液速度过快会产生气雾化,将地下水带入油藏。
其他因素
- 原油物理性质:原油黏度越低,含水量越高。
- 地质条件:地层埋深较浅、地层温度较低时,原油含水量较高。
- 油藏开发后期:油藏开发后期,原油含水量逐渐上升。
影响
原油含水超标会带来以下影响:
- 降低原油品质:水分会导致原油黏度增加、密度降低、热值降低,影响原油的运输、加工和利用。
- 增加加工成本:原油含水超标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增加加工成本。
- 腐蚀设备:水分会腐蚀输油管道、储油罐等设备,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 降低油藏采收率:水分会占据油藏空间,降低原油采收率。
防治措施
- 加强地层改造:通过压裂、酸液改造等技术,疏通地层裂缝,减少地下水渗透。
- 优化注水开采:合理控制注水压力,选择合适的注水方式,减少注水带来的含水问题。
- 加强生产操作管理:定期检查采油管柱、采油泵等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防止地下水渗入油藏。
- 采用脱水技术: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效的脱水技术,降低原油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