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20年4月20日,期货原油市场发生历史性暴跌,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一度跌至每桶负40美元,创下历史新低。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荡,也引起了人们对期货原油暴跌原因的广泛关注。
供需失衡:疫情重创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大幅减少,导致石油需求锐减。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降930万桶/日,创下历史最大降幅。
产能过剩:页岩油革命的遗留问题
近年来,美国页岩油革命导致全球原油产能大幅增加。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其产能不断上升。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使得全球原油供过于求。
OPEC+减产协议破裂
为了应对需求下降和产能过剩,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OPEC+)在2020年3月达成协议,从5月开始每天减产970万桶原油。随着俄罗斯拒绝进一步减产,该协议破裂。俄罗斯的拒绝导致市场恐慌,加剧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储存空间不足:满仓待卸
疫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原油生产并未立即停止。这导致了全球原油储存空间不足。当储存空间耗尽时,原油生产商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抛售原油,导致期货原油价格暴跌。
地缘因素:美俄博弈
美国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原油生产国。两国在石油市场上有着激烈的竞争。疫情期间,俄罗斯拒绝进一步减产,被认为是向美国施压的一种方式。俄罗斯希望通过保持高产能,抢占美国页岩油的市场份额。
负油价的形成
期货原油价格暴跌至负值,是由于期货合约的特殊性。期货合约是买方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特定价格购买或卖出标的物的协议。当期货合约到期时,买方必须按照合约价格购买标的物,卖方必须按照合约价格出售标的物。
在4月20日,WTI期货合约即将到期。由于储存空间不足,买方无法接收原油,因此他们不得不以负价出售期货合约,以避免交割义务。
影响和应对
期货原油暴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石油生产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石油消费国则受益于低油价。暴跌还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增加原油储存、提供财政援助给石油生产国以及刺激经济增长。石油生产国也采取了措施,包括减产和限制出口。
期货原油暴跌是一场由疫情、供需失衡、产能过剩、OPEC+减产协议破裂、储存空间不足和地缘因素共同引发的完美风暴。这一事件凸显了全球石油市场的脆弱性,也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