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开采后往往含有大量水分,影响其正常加工和使用。需要对原油进行沉降脱水处理,将水分从油中分离出来。将介绍原油沉降脱水的时间间隔、影响因素以及脱水流程。
一、沉降脱水间隔
原油沉降脱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原油性质、储罐容积和脱水设施的效率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时间间隔为:
- 小型储罐(容积小于500立方米):12-24小时

- 中型储罐(容积500-5000立方米):24-48小时
- 大型储罐(容积大于5000立方米):48-72小时或更长
二、影响因素
影响原油沉降脱水时间间隔的因素包括:
- 原油性质:原油密度、粘度和水分含量。密度较高的原油沉降速度较慢,粘度较高的原油阻碍水分分离。水分含量越高,脱水时间越长。
- 储罐容积:储罐容积越大,水分沉降的时间越长。
- 脱水设施:脱水设施的效率会影响沉降时间。效率较高的脱水设施可以缩短脱水时间。
- 温度:温度升高可以加速水分蒸发,缩短脱水时间。
- 外界因素:如风速、振动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沉降过程。
三、脱水流程
原油沉降脱水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原油入罐:原油经管道输送至储罐中。
- 静置沉降:原油在储罐中静置一定时间,水分由于密度差异自然沉降至罐底。
- 分层取油:当水分沉降至一定厚度后,利用取油管从罐顶抽取上层脱水原油。
- 油水界面检测:定期监测油水界面,防止水分带出储罐。
- 污水排出:沉降至罐底的水分定期排出至污水处理设施。
四、注意事项
- 脱水前应充分搅拌原油,使水分均匀分布。
- 沉降过程中避免储罐振动或其他外界干扰。
- 定期监测油水界面,防止水分带出储罐。
- 污水排出应符合环保要求。
五、
原油沉降脱水时间间隔取决于原油性质、储罐容积和脱水设施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小型储罐脱水间隔为12-24小时,大型储罐脱水间隔可达72小时或更长。通过规范化脱水流程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去除原油中的水分,保证原油加工和使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