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是将固体或液体加热至熔点以上,使其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对于原油而言,热熔点通常在华氏 95-120 度 (摄氏 35-49 度) 之间,具体取决于原油的成分和特性。热熔点是原油的一个重要性质,因为它影响着原油的储运和加工。
热熔比
热熔比是一种衡量原油热熔性的相对指标。它是指原油熔点与环烷烃(具有类似分子结构的一种化合物)熔点的比率。热熔比较低表明原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泵送性,而热熔比较高则表明原油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

影响原油热熔的因素
影响原油热熔的因素有多种,包括:
- 原油成分:原油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对热熔点有较大影响。烷烃(一种直链或支链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而芳烃(一种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和树脂(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
- 蜡质含量:蜡质是一种存在于原油中的长链碳氢化合物。蜡质含量高会导致原油熔点升高,流动性降低。
- 沥青质含量:沥青质是一种存在于原油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沥青质含量高也会导致原油熔点升高,粘度增加。
- 温度:温度升高会降低原油的熔点。当原油被加热时,分子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降低熔点。
- 压力:压力对原油熔点的影响不大。高压可能会稍微提高熔点。
热熔对原油的意义
原油的热熔点和热熔比对于石油工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储运:高熔点的原油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凝固,从而导致管线堵塞和储罐沉淀。在寒冷地区输运或储存高熔点原油需要采取加热措施。
- 加工:原油的热熔点会影响其在炼油厂的加工效率。高熔点的原油往往需要更多的加热以达到所需的加工温度,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降低生产率。
- 品质评价:热熔点和热熔比被用作评估原油品质的参数。低熔点和低热熔比的原油通常被认为品质较好,因为它们更容易流动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