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作为现代工业的命脉,保障其供应稳定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建立战略原油储备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将介绍中国原油贮藏基地的布局、规模和重要性,让读者了解我国如何保障能源供应。
布局与规模
中国原油贮藏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份,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四大战略储备区。
- 环渤海储备区:渤海湾地区是中国原油进出口的重要通道,青岛、大连、天津等沿海城市均建有大型储油设施。

- 长三角储备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原油需求量大,上海、宁波、舟山等城市拥有充足的储油能力。
- 珠三角储备区: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深圳、珠海等城市设有多个原油储备设施。
- 西北储备区:西北地区距离沿海较远,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兰州、武威等城市建立了原油储备基地,以保障内陆地区的能源供应。
五大基地
截至2023年,中国已建成五大国家级原油战略储备基地:
- 舟山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中国最大的原油储备基地,总库容超过5000万吨。
- 天津基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储备基地,总库容约3000万吨。
- 大连基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储备基地,总库容超过2000万吨。
- 镇海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储备基地,总库容约2000万吨。
- 黄岛基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储备基地之一,总库容约1000万吨。
重要性
中国原油贮藏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 应对突发事件: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时,原油贮藏基地可以迅速释放储备,稳定市场供应,避免能源危机。
- 平衡市场供需:当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时,原油贮藏基地可以通过进出库操作,调节国内原油市场供需,平抑价格。
- 增强外交谈判筹码:充足的战略原油储备可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外交谈判中的筹码,保障能源利益。
- 保障经济发展:原油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稳定的原油供应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民生消费至关重要。
建设与运营
中国原油贮藏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由国家能源局负责,采用地下洞库、地面罐和浮式储油三类主要储存方式:
- 地下洞库:利用地下岩层开凿而成,安全性高,储量大,是主要的储备方式。
- 地面罐:建造在地面上的大型储油罐,成本较低,但占用土地面积大。
- 浮式储油:使用浮式油轮或平台储存原油,灵活性好,可以快速部署。
中国原油贮藏基地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其布局合理、规模庞大,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调节市场供需、增加外交筹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油储备体系也将持续完善,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