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创下历史新低,跌至每桶20美元左右,造成全球能源市场剧烈震荡。这一史无前例的下跌对世界经济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供过于求:
2010年代初,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兴起,全球原油供应急剧增加。同时,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原油需求下降。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原油价格持续下跌。
2. 美元走强:
美元走强使得持有美元计价资产的外国买家购买原油的成本更高。这进一步抑制了需求,加剧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3. 沙特阿拉伯的策略:
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继续增产以维持市场份额。这种策略旨在挤压高成本生产商,并向其他产油国施加压力。
1. 能源业:
原油价格暴跌对能源业造成严重打击。许多高成本油田被迫关闭,能源公司大举裁员。这导致全球能源投资下降,并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2. 全球经济:
原油价格下跌提振了依赖进口原油的国家和消费者的经济。也对以石油出口为收入来源的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委内瑞拉、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国遭受了重创。
3. 地缘:
原油价格下跌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地缘紧张局势。低油价减少了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收入,并削弱了他们的区域影响力。同时,也削弱了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能源大国的国际地位。
从2016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开始缓慢复苏。随着供需关系逐渐恢复平衡,以及OPEC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采取减产措施,油价逐步回升。
1. OPEC+减产:
2016年11月,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称为OPEC+)达成协议,共同减产约180万桶/日。这一协议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油价。
2. 经济复苏:
2017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原油需求随之增加。这进一步支撑了油价的上涨趋势。
3. 地缘事件:
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原油出口重新实施制裁。这导致伊朗原油供应减少,推高了油价。
2015年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对全球经济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油价已经复苏,但市场依然脆弱,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再次导致价格大幅波动。能源业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未来的发展,以确保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