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原油收缩率,也称原油体积系数,是指原油体积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改变的程度。它表示原油在特定温度下每损失 1% 的体积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影响因素
原油的收缩率受以下因素影响:
- 温度:原油收缩率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收缩率越大。

- API 重度:API 重度是衡量原油轻重程度的指标,API 重度越低,原油越重,收缩率越小。
- 基础温度:收缩率通常基于 15°C 或 60°F 的基础温度,不同基础温度下的收缩率会有所不同。
测量方法
原油收缩率可以通过体积计量或密度计量的方法测量:
- 体积计量法:将已知体积的原油置于恒温槽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的原油体积,计算体积变化率。
- 密度计量法:通过测定原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利用密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计算收缩率。
应用
原油收缩率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储运计算:用于计算原油在储罐或管道中的体积变化,从而准确计量原油数量。
- 密度校正:原油的密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收缩率可用于对密度进行校正,确保准确的测量。
- 计量换算:不同的温度基准下测量的原油体积需要进行换算,收缩率是换算的关键参数。
例子
假设某原油的 API 重度为 30°API,基础温度为 15°C,收缩率为 0.06%/°C。当原油温度升高到 30°C 时,其体积将减少:
体积减少 = 收缩率 × 温度变化
体积减少 = 0.06%/°C × (30°C - 15°C)
体积减少 = 0.9%
这意味着原油在 15°C 时测量的体积,在温度升高到 30°C 后将减少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