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油氮含量是衡量原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氮的存在会影响原油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制定了原油氮含量标准,以规范原油的生产、运输和贸易。
分析方法
1. 化学法
- 氢化分解法:将原油样品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将氮化合物还原为氨,再用硫酸吸收氨并滴定测定。
- 凯氏法:将原油样品与浓硫酸和硫酸铜加热分解,将氮化合物氧化为氨,再用硼酸吸收氨并滴定测定。

2. 物理法
- 紫外吸收法:利用紫外光谱仪测定原油样品中氮化合物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强度计算氮含量。
- 质谱分析法:利用质谱仪分析原油样品中氮化合物的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峰强计算氮含量。
标准值
1. 国标(GB/T 17610-2018)
2. 美标(ASTM D4629)
- 轻质原油(API > 25):≤10 mg/kg
- 中质原油(10 ≤ API ≤ 25):≤15 mg/kg
- 重质原油(API < 10):≤20 mg/kg
影响因素
影响原油氮含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 地质成因:氮化合物是原油形成过程中从有机质中释放出来的。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原油,氮含量差异较大。
- 加工过程:原油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氮杂质,导致氮含量增加。
- 原油类型:轻质原油的氮含量一般低于重质原油。
意义
原油氮含量标准具有以下意义:
- 保障原油质量:规范原油的生产和贸易,确保原油符合质量要求。
- 指导炼油工艺:根据原油氮含量,选择合适的炼油工艺,减少氮化合物的负面影响。
- 环境保护:氮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氮氧化物,因此控制原油氮含量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 贸易便利:统一的原油氮含量标准,方便原油的国际贸易,促进原油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