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一种化石燃料,是多种能源和化工产品的原材料。由于原油性质各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勘探、开采、加工和利用。
分类依据
原油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密度:指原油在标准条件下(15℃)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密度越小,原油越轻。
- 粘度:指原油流动时的阻力大小。粘度越大,原油流动越困难。

- 硫含量:指原油中硫元素的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硫含量越高,原油越酸。
- 含蜡量:指原油中石蜡烃的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含蜡量越高,原油越容易凝固。
- 酸值:指原油中酸性物质的含量,以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酸值越高,原油中的酸性物质越多。
分类体系
根据以上依据,原油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用的分类体系是美国石油学会(API)分类体系,该体系将原油分为以下几类:
- 轻质原油:API重力大于31.1°,密度小于0.87克/立方厘米。
- 中质原油:API重力在22.3°至31.1°之间,密度在0.87至0.92克/立方厘米之间。
- 重质原油:API重力小于22.3°,密度大于0.92克/立方厘米。
除了API分类体系外,还有其他一些分类体系,例如:
- 硫含量分类:将原油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低于0.5%)、中硫原油(硫含量在0.5%至1.5%之间)和高硫原油(硫含量高于1.5%)。
- 含蜡量分类:将原油分为低蜡原油(含蜡量低于1%)、中蜡原油(含蜡量在1%至5%之间)和高蜡原油(含蜡量高于5%)。
分类意义
原油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勘探和开采:不同的原油类型分布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中,因此原油分类可以为勘探和开采提供指导。
- 加工和利用:不同类型的原油具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利用方式。轻质原油易于加工,可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燃料;重质原油加工难度大,可生产重质燃料油、沥青等重质产品。
- 国际贸易:原油分类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参考标准,不同类型的原油价格不同。
- 环境保护:硫含量高的原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原油分类可以为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原油分类是根据原油性质差异进行的,具有重要的勘探、开采、加工、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通过了解原油分类的依据和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种宝贵的资源。